2023年投资展望丨宏观经济八大趋势(下篇)

2022年,海外经济出现了数十年未见的高通胀,各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加息;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扰动持续,国际地缘冲突冲击能源格局,多重压力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相关资料图)

其中,中国经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依然维持了相当的韧性。

近期,各家机构纷纷发表对2023年宏观展望。综合各大券商观点,本文(分上下篇,上篇详见2023年投资展望丨宏观经济八大趋势(上篇))尝试理出了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八个主要趋势:

1、经济增速:GDP有望实现5%左右增长

2、出口:外需疲弱,难有起色

3、消费:疫情扰动逐步消除,温和复苏

4、投资:稳增长下发力的确定性较强

5、房地产:平稳发展,供需有望修复

6、通胀:整体压力不大,CPI保持温和

7、汇率: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缓解

8、政策: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偏松、财政赤字率或上调

三、房地产:平稳发展,供需有望修复

2022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大幅下行,部分项目出现交付困难,不但使得房地产行业整体陷入一定困境,而且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压力。

光大证券指出,当前地产所遇到的困境,是供需两端的连环问题,是在城镇化后期地产行业景气度中枢长期下行的大周期中,嵌套了短期经济冲击和表外融资监管带来的下滑小周期,大小周期共振,冲击各方预期,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挤兑”,而“挤兑”再次加深了基本面回落的深度。因此,单一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均无法破解当前困境。拆解连环问题,需要在清晰的政策目标下,供需两端政策配套发力。

对此,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之前“保交楼、稳民生”的基础上,新增“保稳定”,对房地产的表述整体放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表述下,供给侧化解风险、保障交楼顺位放在优先位置。

光大证券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及“三保”重要性突出,推动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1)此次会议首次提及“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是对“保优质主体”的明确

(2)此次会议重申“房住不炒”定位,维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表述,延续了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加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是化解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的必经之路,亦是行业下行周期创造新利润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展望2023年,券商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供需方面:

四、通胀:整体压力不大,CPI保持温和

2022年,国内通胀呈现出“PPI高位回落,CPI低位回升”的特征,即通胀剪刀差逐步收窄。

具体来看,通胀走势并非十分平稳。

2022年上半年,在俄乌冲突、能源供给瓶颈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原油价格出现了一轮很大幅度的上涨,2022年下半年逐渐才回落。

这一轮油价暴涨,既助推了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也助推了中国非食品价格走高。到了2022年下半年,油价逐渐回落,但新一轮猪周期展开,10月末22省市猪肉均价较4月初的低点涨幅接近翻倍。

不过从11月的数据来看,通缩已成为基本面的主要矛盾。兴业证券指出,11月CPI和PPI环比双双走低,意味着总需求不足是目前基本面的核心矛盾,虽然防疫政策放松和地产政策加码后,基本面修复预期大幅升温,但“强预期、弱现实”的状态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图片来源:兴业证券

展望2023年,券商基本上都认为CPI有望保持温和。

不过,平安证券指出,尽管2023年中国通胀整体压力不大,但物价运行仍面临着一些潜在风险,包括输入性通胀压力难完全消除(能源危机下油价波动,人民币汇率贬值)、极端天气短期可能对蔬菜瓜果的种植和运输产生不利冲击、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导致的供给收缩型通胀风险、稳增长压力下黑色商品价格潜在的低位上涨风险等。

五、汇率: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缓解

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维持分化态势,对美汇率大幅贬值,对欧货币多以震荡为主。

总体来看,2022年人民币相较美元呈现先贬后升的走势,但对一篮子货币基本实现了平稳。

与2021年的人民币升值的独立行情不同,2022年1-10月的人民币汇率与其他非美货币相关性回归,更多是受美元汇率的影响而波动,同时阶段性受到疫情因素影响;进入2022年11月后、受美联储转向预期以及国内疫情防控优化的影响人民币在2022年最后两个月实现了明显升值。

展望2023年,汇率又将如何发展?

光大证券称2023年,强美元周期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制渐趋走弱,国内经济温和复苏支撑汇率修复,人民币汇率有望修复至6.8以内。同时,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需求回落,可能会对我国出口增速形成明显拖累;但国内经济持续修复的背景下,进口增速放缓空间相对有限,贸易差额的收敛将弱化经常账户盈余,不宜对人民币汇率抱有过度乐观的预期。

开源证券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内破“7”态势仍将反复:

一则当前我国疫情政策调整仍在动态优化中,经济短期内还将继续承压,叠加出口较快下行,因此人民币汇率受到一定的压力;

二则当前美联储还将继续加息,因此美元指数以及美债收益率不存在快速下行的基础,短期内大概率保持宽幅震荡,被动贬值压力并无显著缓解。

再往后看,随着欧美经济逐步走弱甚至陷入衰退,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动能正在累积,最快2023年上半年可能就将看到双方经济周期相对位置的互换,届时人民币汇率将会获得经济基本面的有力支撑,叠加央行的相关稳汇率举措,认为后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率将保持双向波动。总体看,预计汇率波动区间在6.9-7.2区间范围内。

中金公司认为,国内各类政策的支持、美元的强弱、跨境收支的变化以及监管当局的汇率相关政策或是影响2023年美元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因素,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在2023年一季度美元或有一波反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受此影响而上行至7.05附近。但进入二季度后,受中国经济复苏以及美联储转向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或重回升值轨道,4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枢或在6.70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央行实施了稳汇率政策。2022年期间,央行实施了充分的稳汇率政策:两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中间价的报价行也很可能基于宏观审慎的原则重启了中间价的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走弱之时也出现了大行在盘面上的结汇操作,同时银保监会等机构也频繁为稳汇率而发声。

中金公司认为上述的各类政策为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进入2023年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或有所消,退,相关稳预期政策或在2023年逐步淡出。

六、政策: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偏松、财政赤字率或上调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安排、适时加力,通过做好做精“加”财政支出、“减”市场主体负担的“加减法”,有力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展望2023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扩大赤字率,准财政运用有望趋向常态化。货币政策以稳为主、货币端可能边际收敛,更注重结构性调节;宽信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端信贷需求。

2022年以来“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弹、地产萎靡、地缘政治等因素干扰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均修复较慢。财政政策总体积极,专项债多发、留抵退税,收入端“有增有降”、但全年少收,支出端与准财政协同发力、支撑基建投资高增。

展望2023年,财政政策将延续提升效能基调,赤字率或有所上调。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持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光大证券指出,在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重提财政“加力提效”,意味着2023年财政基调持续积极,赤字率或有所上调。另一方面,财政重申“可持续、债务风险可控”,意味着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新增债务规模难以大幅上行,预计2023年赤字率或按照3.1%安排,赤字规模或达4万亿以上。分地方和中央来看,预计中央是加杠杆主力。

国盛证券指出,赤字结构上,近几年中央赤字占比上升趋势已经十分明显,2023年中央赤字占比可能进一步上升,考虑到利润上缴对财政支撑减弱,预计2023年赤字率可能小幅抬升至3.0%左右。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

在出口趋势性回落、消费和地产复苏仍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银证券预计,2023年赤字率将小幅提升,专项债额度或持平,节奏相对前置。预计基建仍将继续发力,专项债发行前置以支持基建投资扩张。此外,在强调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基调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或许将再次扩张。

不过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或仍较为突出。光大证券指出,收入端看,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制约,疫情以及国际形势变化也会加大财政收入不确定性;支出端看,稳增长对财政资金需求仍然较大,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需要财政的持续投入,做好“六稳、六保”也需要财政进一步扶持。

2022年,央行继续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具体政策上,货币政策加码宽松。2022 年共两次降准,两次调降MLF,

两次调降1年期 LPR,三次调降5年期 LPR。

图片来源:首创证券

展望2023年,外部均衡压力渐趋缓和,内部增长仍需货币政策护航,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稳健偏松。

明年的国内基本面环境决定了宏观政策的核心诉求在于稳增长光大证券指出,货币政策在稳增长中扮演着两方面的角色,一是,推动新增融资维持在合理区间;二是,为社会融资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2023年上半年经济仍承压,稳增长仍然是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且美联储紧缩放缓,为我国降准降息打开操作空间;但随着疫情积极优化、地产暖风不断,开源证券判断,2023年后半程经济将逐渐企稳复苏,总量程度难再有大幅宽松。因而短期货币或维持宽松,但2023年下半年资金面预计会边际收紧,预计短端和长端利率中枢将有所上升

中银证券预计,2023年年初经济仍呈现弱复苏态度,信用扩张缓慢修复,货币政策仍将提供宽松融资环境;二季度以后随着经济增速逐渐企稳,实体企业内生经济动能恢复,中长期贷款需求扩张,货币政策将会实现从宽松向中性环境的收敛,核心目标也由稳增长逐渐转向防风险。

平安证券认为,2023年,海外加息外溢效应减弱、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趋缓,有助于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的打开。同时,货币政策有必要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进一步支持“稳信用”。一方面,货币政策助力稳增长、稳就业的诉求依然较强。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有必要加码刺激内需,以对冲外需下行压力。

(本文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