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长三角瞄准区域特点布局“专精特新”产业方向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正在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资料图)
12月27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术支持的首届21世纪科创峰会上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在21世纪科创峰会上发表演讲,畅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该区域迅速崛起的表现,以及建议长三角城市群应聚力培养“专精特新”企业。
民营中小企业于长三角崛起
改革、开放、创新深植于长三角发展基因,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到浦东开发开放,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上海起步……改革还在继续,行政壁垒不断被打破,兼具公平和效率的市场机制不断被完善。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后,长三角地区从交通、基础设施,到人才交流等方面,均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创新要素也在该区域加速流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任兴磊指出。
据任兴磊介绍,在长三角企业100强中,上榜的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已超半数,达54家,其营收合计数额占长三角企业100强的比重达50.59%。
不仅如此,任兴磊表示,长三角产生了大量独具特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其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达到213家,占总数的29.62%,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23个。
据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显示,浙江新增“小巨人”企业601家,新增数量、累计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累计入选企业达1068家,成为全国首个超千家的省份。
无独有偶,江苏省已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98家。
提及长三角“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等指标名列前茅的原因,任兴磊认为,“长三角地区对中小企业高看一眼,对‘专精特新’企业厚爱三分。”
“今年9月,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制造业大省江苏始终把护航‘专精特新’企业当作强链补链的重要环节,率先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大力实施‘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任兴磊进一步指出。
聚力建设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任兴磊认为优质企业在长三角成长发展,可借三势,分别是乘产业振兴之势、乘能级跃升之势、乘资本质变之势。
“例如,很多优质企业在长三角布局,或利用遍布长三角的网络与金融中心形成无形连接。用企业家们朴素的话来说,‘到上海来发展,最重要的事就是’找钱‘’,找市场,找机遇。至今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中,长三角力量已近半壁江山。”任兴磊解释。
此外,任兴磊建议,面向未来,长三角城市群还应聚力培养“专精特新”企业,加大“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建设。
一方面应聚力人才吸纳,持续保障优质人才资本供给。他表示,面向新的征程,长三角地区要积极打造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群,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让人才成为长三角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要持续激发现代化第一动力。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从政策协同、资源共享到加快要素流动,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
任兴磊进一步指出,长三角还应瞄准区域特点,布局“专精特新”产业,培育方向趋势。上海应该发挥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优势,瞄准高精尖制造业;浙江要立足于数字经济,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化融合;江苏要依托制造业优势转型新兴产业;安徽要强化制造业基础、扩大产能。
不仅如此,长三角地区还应不断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诉求。“‘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新颖化、特色化是其发展的特色亮点,但亦带来了资金、数字化、创新、市场等难题,需要政府支持。”任兴磊表示。
“资金方面,由于‘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新颖化的特征,致使其不受传统融资渠道青睐,所以希望金融资本能够为高质量一体化增能助力,也为全国金融资本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探路。”他建议。
任兴磊总结道,长三角区域面对着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中小企业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经铺展,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迈进,仍需不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把三省一市各自优势化为长三角整体优势,为全国发展、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贡献长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