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讯:社论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并带动有效投资
(资料图)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警告称,今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受到经济衰退冲击。她表示,新的一年将“比过去一年更加艰难”。她解释说,这是因为美国、欧洲等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经济活动在“同时放缓”,而且新冠疫情的肆虐也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对于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判断已经逐渐形成共识。根据美国2022年12月针对38位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认为,2023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攀升至70%。主要因为利率飙升、高通胀、财政刺激措施结束以及海外出口市场疲软的巨大阻力。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陷入衰退,制造业正紧随其后,去年累计加息425个基点的效果最终会显现,最终会转化为失业率以及经济衰退。
2022年,乌克兰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能源和粮食市场,直接影响欧洲经济增长,欧洲的能源危机以及通胀将会在今年继续存在,这会损害欧洲的工业生产并削弱消费能力。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对欧洲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欧洲经济将面临衰退。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今年亚太地区的情况相对较好,但确实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包括,美国可能继续加息导致整个亚洲的收益率上升,货币贬值;欧美需求减弱影响亚洲国家出口;而且全球碎片化趋势将直接冲击亚洲开放的、依赖贸易的经济模式。
对于中国而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后,2023年经济将会大大减轻来自疫情的冲击,地产市场暂时的问题也在全面解决和修复。外部俄乌冲突以及美联储激进加息等不确定性冲击,已经逐渐被市场消化,去年出现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已经反转,短期资本外流可能明显放缓。因此,今年中国经济主要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即如何扩大国内需求并应对外需减弱的压力。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其中,提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也就是说,财政和货币政策仍要继续发力,而且依然有发力的空间。这也有赖于过去三年,中国采取了稳健的政策,不像美国那样大水漫灌导致货币被迫紧缩、财政支出收敛,形成大起大落的状态。但是,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由消费推动的内生增长是可持续的,并会带动有效投资。
中国企业要在稳定欧美市场外贸存量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量。毫无疑问,最近几年,有一股逆全球化的力量,在破坏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体系,试图削弱国际循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亚洲地区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增长惯性,而且该地区整体上也在努力联手维持这种繁荣趋势。中国扩大内需有助于继续带动亚洲经济崛起,包括中国、东盟、南亚、中东等在内的市场,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并且收入在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强化与这些地区的互联互通与贸易合作,也为中国企业进军该地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欧美市场的衰退,对中国经济和企业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令我们加强国内大循环以及壮大与非西方国家等区域的国际循环,形成未来全球经济最主要的增量。欧美将在很长时间内要消化供应链调整的成本,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与西方公司竞争的契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