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8万!北京重磅宣布:今年GDP目标增长4.5%以上!
一场小雪过后,在北方“小年”之际,北京迎来2023年两会。随着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北京2023年GDP增速目标正式出炉。
五年来,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北京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落实国家要求。
(资料图)
GDP增速锚定4.5%以上
在多地2023年GDP增速目标超5.5%的背景下,北京将GDP增速锚定4.5%以上,显示出理性与务实。
背景之一是,北京部分区域GDP总量已经“庞大化”。去年,北京海淀区GDP突破万亿元。
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将迎来疫后复苏加速度的关键一年。尤其是随着三年疫情阴影逐渐散去,北京烟火气逐步恢复。北京进入复工复产加速期,复苏力量涌动,2023年的首都发展也因此被寄予更多希望和期待。
此前,北京市代市长殷勇曾明确,要构建整个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让企业能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当时市场的解读是,拼项目投资、拼政策落地、拼营商环境,助企纾困,加大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正成为北京“拼经济”的重要内容。
不过,经历三年疫情冲击,新阶段北京发展仍面临不少难题待解。其中既包括扩大内需还需想更多办法,也包括让有效投资积极发力也需要依赖更妥善的制度安排。这说明,经济发展预期由弱转强仍将有一个过程。
扩大内需将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业内认为,置于北京发展战略全局而言,着力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后疫情时代需重点谋划的工作内容。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让经济恢复活力,城市的发展才能打开新空间,人民的美好生活才能托底。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8万元居首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拆解其中的具体指标来看,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3%左右,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北京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巩固扩大,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完成22个传统商圈提质升级,直播电商、数字文化等新消费模式迅速发展。
对于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在资本市场也可以找到映射。以北交所为例,截至今年3季度末,北京市12家北交所上市企业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19.27%;共实现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131.34%。研发投入方面,北京12家上市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为15.71%,显著高于北交所整体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五年来,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此前,多地也陆续明确这一数字。例如,过去五年,上海城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万元左右。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数据。五年来,北京累计办理民生实事157项。着力稳定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4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万元左右。
五年来,北京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50亿美元,“双自主”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10%,在疫情冲击和打压制裁的情况下,首都开放型经济实现了逆势增长。
过去五年,北京聚力抓好“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首都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累计形成近200项全国首创性、突破性开放创新举措,55项最佳实践案例和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迭代推出五个版本千余项改革举措,累计减事项超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248项,市区两级98%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理,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免减退缓税费5300亿元,其中2022年超2000亿元。
将做好12个方面工作
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这十二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
(一)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二)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
(三)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四)着力扩大内需,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六)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
(七)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八)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九)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十)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十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十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今年和未来,都将再上新台阶。北京方面的表述是“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
从河北、天津等地在今年两会中披露的工作部署来看,这也是两地的核心重点工作。
其中河北明确,将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包括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广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等方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近年来天津两会不变的焦点。从“启动之年”到“深入落实”,从“深度合作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到“全面协同、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再到“取得丰硕成果”……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天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不同表述,映射着这一系统工程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不同阶段在津沽大地的实践。
(文章来源:e公司)
关键词: 地区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