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河北农信 大力推进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

摘要

2022年,河北农信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河北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牢记助农支农使命,针对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大力开展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加强政银合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创新业务产品,全面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市民、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

2022年,河北农信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河北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牢记助农支农使命,针对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大力开展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以下简称“双基”共建),加强政银合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创新业务产品,全面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市民、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


(相关资料图)

做好顶层设计

强化战略合作

印发指导文件,强化顶层设计。河北省委农工部与河北农信于2016年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实施意见》,开始在全省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此后“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连续6年被列入河北省委一号文件,并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2022年针对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河北农信制定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关于服务“新市民”、支持“新主体”开展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的指导意见》,在服务传统农户的基础上把新市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推动。辖内各县(市、区)成立以各县级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双基”共建领导小组,县(市、区)相关科局和县级行社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双基”共建工作,共同推进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评定工作,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签订战略协议,强化银政合作。截至2022年末,河北省联社与省内10个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市级农信机构与县(市、区)级政府、各县级行社与乡镇政府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达1140份,通过加强普惠金融领域的合作,全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

建立工作机制

规范业务开展

建立“省级推动、市级协调、县级落实”的工作机制。河北农信建立省、市、县三级“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省级负责统筹协调全局工作,制定规划、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市级负责指导县级行社开展工作,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事项,并加强对县级“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县级行社作为“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当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具体工作。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上级管理部门党组织)与市县级行社下辖分支机构联合成立金融支农服务站,逐户采集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并完成信用等级评定、授信、用信工作,提高农民贷款获得率,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加强督导调度。河北农信为此设计了专项报表,以月监测、季通报排名的方式进行日常督导;通过召开“双基”共建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展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开展以来取得的社会效益,强化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作用,“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出台了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实施方案、考核评价办法、送金融知识下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全省农信系统“双基”共建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制定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示范区评价标准和流程,规范设计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统一标识,切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此外,河北农信还于2022年重新修订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授信、用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了对33项非关键客户要素的采集,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规范业务操作,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

扩大客户范围

新“双基”服务新农村

根据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需求,在做好现有农户服务的基础上,河北农信进一步拓展新“双基”共建客户内涵和外延,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市民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新“双基”共建客户授信覆盖面。

一是积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农业农村部门,获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逐户开展对接,有效覆盖拓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客户群体。二是积极对接新市民,深入社区居委会、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和人才市场,服务跟着客户走,解决新市民进城后金融服务短板,重点拓展因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到城镇常住的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城镇新市民客户群体。同时,深入市场、商圈和沿街店铺,通过地推式走访和扫街营销,大力拓展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主体。三是积极对接存量农户,充分发挥金融支农服务站作用,与村两委加强沟通,持续开展存量客户的跟踪服务,深入挖掘新需求,做好配套的信贷支持和服务。截至2022年末,河北农信共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865家,累计支持5779家,贷款余额204.69亿元。其中,2022年累计支持4042家185.2亿元;摸排对接离、返乡新市民74800户,创新新市民金融服务专属信贷产品46种,为省内新市民授信4.44亿元,贷款余额3.92亿元,业务笔数1856笔。其中,2022年累计发放3.83亿元。

开展产品创新

强化科技支撑

研究制定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幸福宝”和“致富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客户量身定制特色信贷产品。

为满足不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创新研发“乡村振兴贷”“新市民信用贷”“新市民创业贷”“新市民安居贷”等多种信贷产品。

组织开发了信贷管理系统“双基”共建评级授信管理子系统,规范了“双基”共建线上业务工作流程,研发了“双基”共建移动端——掌上通手机应用端为“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提供有力信息科技支撑。截至2022年末,通过“双基”共建移动端——掌上通手机APP建档330万户。

开展信用评定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自“双基”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河北农信通过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信用评定工作。经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评定信用户,在区域信用户比例达标的基础上评定信用村、信用乡(镇),并将客户的诚实守信等级与信贷额度相结合,根据信用户的不同等级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引导农户以信用为基础,化农户无形的信用为有形资产,让农户以低门槛的信贷方式获得贷款支持,突破了农民贷款需要担保的传统做法,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河北农信一直倡导农户珍惜信用记录,增强了农户自身诚信荣誉感,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优化了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助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末,全省农信系统通过“双基”共建建档农户681.76万户,评定信用户563.03万户,已授信387.06万户,已用信187.61万户,用信总余额达2172.73亿元。其中,信用贷款余额130.5亿元。已评定信用村17357个、信用乡(镇)294个,在市场、商场、经济园区、社区等经济较发达区域创建信用示范区281个。

推广整村授信

创新服务模式

为更好服务“三农”,河北农信紧密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总体要求,在做好新“双基”共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满足城乡居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生活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开展“整村授信”优化城乡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供给,培育城乡居民诚信意识,全面提高支农、支小、惠农、惠民水平,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整村授信”模式打破以往贷款先申请、后调查的传统办贷流程,改变原来只针对主动申贷客户进行评级授信模式,通过规范、细致、有计划的主动金融服务,将贷前调查、授信、签约环节前置,省去了客户等待审批、放款的时间,全面提高了农户、城镇居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主等客户授信覆盖面、签约率和用信率,切实解决城乡地区各类客户贷款难、贷款慢问题,提升了河北农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22年末,河北农信在省内7459个村开展了“整村授信”工作,摸排建档51.41万户,授信28.62万户,授信金额957亿元,用信户数11.33万户,贷款余额154.49亿元。

强化党建引领

打造特色银行

河北省联社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建设“六小”现代金融企业目标,指导市县级农信机构积极做足主业、做优服务、深耕县域。其中,元氏、平山和正定3家农商银行立足特色、做强长板,主动融入当地乡村振兴大局,做优“双基”共建,深耕扎稳农村主阵地。元氏农商银行始终以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创新“政银干部三级互挂”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普惠银行;平山农商银行党建引领深挖当地红色资源,凝聚红色力量,研究制定“五个一”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红色银行;正定农商银行结合当地实际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以“党建+主责+主业+主角”履行主责、抓好主业、做好主角,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温情银行。截至2022年末,3家农商银行通过打造特色银行已推进316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建档评级11293户,评定信用户10953户,授信10245户163973万元,用信1435户22709万元。

强化知识宣传

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河北农信以服务“三农”和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不断丰富宣传形式和创新载体,着眼加大农村地区的惠农政策和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增强广大群众金融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河北农信联社指导市县级农信机构围绕农村地区居民关心且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惠农惠民政策、存贷款流程、征信知识、存贷款产品、防诈骗等知识需求深入讲解,线下开展“金融夜校”“金融大集”“流动课堂”、发放宣传折页,线上通过电视、广播、微信、短视频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爱党爱国意识和信用意识,有力有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和“双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截至2022年末,累计开办 “金融夜校”“金融大集”等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5.9万次,受众达774万人次。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关键词: 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