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态丨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建言献策服务乡村振兴


【资料图】

马慧娟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农民,担任宁夏移民博物馆名誉馆长,也是远近闻名的农民作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她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积极建言献策,用手中的笔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我所在的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县级易地扶贫移民区,移民主要来自西海固地区。我一直关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提升,以及移民文化的发掘保护等课题。”马慧娟说。

通过调研走访,马慧娟发现,红寺堡区村一级文化协管员普遍缺少文化专长,无法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导致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乐器及体育器材大多闲置,难以有效利用。

“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窗口,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至关重要。”马慧娟说,她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的建议》,建议招聘有才艺、有能力的新型文化协管员,如返乡大学生、地方文艺骨干等,并适当提高待遇,留住基层文化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为提升移民搬迁区农民的文化程度,马慧娟在当地创办读书社,带领乡亲学习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和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近几年,读书社在机关、学校、村委会宣讲超800场次。

作为基层农民代表,马慧娟心系农村文化卫生等建设。针对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成年人文化教育薄弱的情况,马慧娟建议通过网络教育等方式提供阶段性学习指导;针对农村医疗服务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她建议增加基层乡镇卫生院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她还建议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各行各业。

在履职中,马慧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创作了多部纪实作品,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壮阔历程。2019年,她耗时5个月、行走500多公里,完成了反映移民生活变化的纪实作品《走出黑眼湾》,讲述了乡亲们搬离宁夏泾源县黑眼湾,逐渐走上小康之路的感人故事。

“我将不负重托,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争当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马慧娟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乡村振兴 红寺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