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推荐:信贷增量迎“开门红” 设备更新改造成投放重点
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伴随着金融支持实体政策的逐步落实,商业银行在2023年初加大了信贷投放量,将更多资金投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1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4.9万亿元,实现了“开门红”,增速为11.3%。其中,基础设施、制造业、普惠小微和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规模增长较快,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进一步下降,民营企业贷款平均贷款利率与2022年持平。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在新增贷款总规模中占比超过75%。这意味着,银行正在进行信贷结构调整,通过提升中长期贷款比重来稳定息差。
调整信贷结构
从贷款投放结构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贷款1.5万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7939亿元,制造业新增736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同比多增4479亿元,多增幅度较大。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1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3.6万亿元,占当月全部新增贷款的75%。信用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类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1.9%。
银保监会方面称,银行信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4.2%,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7.2%;民营企业贷款新增1.2万亿元,同比保持多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689亿元,同比增长22.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4.1%。另外,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投放较快,21家全国性银行已签约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金额2989亿元。截至2023年1月30日,实际投放贷款金额1946亿元,其中投向教育、卫生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较为突出。
在融资成本方面,银保监会称,督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关数据显示,1月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继续下降,较2022年平均水平下降0.26个百分点。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与2022年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新发放制造业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
此外,监管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对“信贷空白”的小微企业群体加大服务力度,提升贷款的覆盖面。1月份普惠小微企业的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4%,企业申贷获得率不断提高,融资获得感不断增强。
根据江苏、上海等地监管部门相继披露的1月份信贷数据,信贷投放势头良好。数据显示,1月份江苏银行业的各项贷款余额为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年初增加了8723.8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上海银行业的各项贷款余额2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91%。
江苏银保监局近日还出台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和优化金融供给助力我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通知》,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全面落实省政府“42条”。要求银行机构有力保障资金供给,提出了优化消费领域、重大项目、房地产业、外贸、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七个方面金融服务的明确要求和具体举措。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投放,积极做好对省、市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化结算、融资、保险等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加大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国内经济正在以可见的速度回暖,信贷市场的需求也在增长,银行的贷款投放更加顺畅。”一家国有大行人士称,2023年初时的信贷流向主要以基建为主,而2月份之后的消费及房地产交易量都在逐渐回升,银行相关的信贷呈现供需两旺的情况。
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经济预期企稳向好,稳增长导向不变,扩内需为重点方向,利好银行经营环境改善。从信贷投放角度来看,消费与投资有望成为重要抓手,小微、科创和绿色等领域预计维持高景气度。同时,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点,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有助息差企稳。
加大违规查处
由于银行信贷的市场利率进一步下降,银保监会近期召开了专题会议,在要求银行针对提前还房贷难的现状加快处理积压申请、做好提前还款服务的同时,专门发布了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的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方面称,目前商业银行正在优化相关金融服务,做好提前还款办理工作。有的银行制定了专门的客户提前还款服务方案和流程,统筹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保证还款时间的可预期性;有的银行开展多渠道服务对接,设立房贷提前还款热线专席,为客户咨询及业务办理提供便利;有的银行在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部署提前还款预约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从市场反映的情况看,提前还款办结数量明显增长,办理时限有所缩短,提前还款困难的问题已逐步缓解。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商业银行依据合同约定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畅通线上办理渠道,加快审批处理效率,做到客户少跑路、快办理。”银保监会方面称。
此外,银保监会强调,将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
记者发现,近日多家银行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被罚,其中多起千万元级别的罚单均涉及到房地产领域。银保监会对某国有大行的总分支机构罚款供给3280万元,涉及到的7项案由中,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或购买本行理财就是其中一项。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同时也被监管开出了8972.46万元的罚单,在14项违法违规事实中,也涉及到了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
事实上,在房贷利率一路下行的背景下,存量房贷利率尚无调降消息,不少前期“高位站岗”的还贷族有了提前还贷或寻求贷款置换的冲动。由于目前小微企业的经营贷利率整体低于按揭贷款尤其是二套房贷利率,因此不少人试图“钻空子”用经营贷置换房贷,以此降低还贷的利息成本,甚至是一些不法中介将之做成了一个赚钱的灰产。
“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贷款的套利空间,却忽视了这种贷款置换套路背后的诸多风险隐患。”一家股份制银行高管称,小微贷款资金是明令禁止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而中介机构往往会利用借款人的信息注册一个无业务、无流水的“空壳”公司,以此顺利拿到经营贷。但是,提供虚假材料、虚构资金用途或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个人提前还房贷是正当权益没有问题,但置换贷款则是有很大风险的。”该高管称,银行在贷款流程上加大了审查力度,一旦出现该类违规情况,银行也会在其中受到牵连。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