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国资唱响经济“双城记”

近日,南邻重庆的四川广安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作为今年川渝高竹新区70余个新(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及重大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四川发展与重庆渝富共同合作推进,构建两地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创新基地、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

2020年以来,四川、重庆两地国资委先后在川渝毗邻地区开展项目投资推介活动4场,集中签署重大合作项目协议177个,协议金额3887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走访川渝两地看到,两地国资国企积极作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重大项目推进“与时间赛跑”


【资料图】

日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将实施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涵盖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屏障、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七大重点领域。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川渝两地国资国企不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加速。

重庆二塘码头,成渝中线高铁井口嘉陵江特大桥建设现场,钻孔、清孔、钢筋笼下放、混凝土灌注,巨大的桩基慢慢深入地下……“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中铁大桥局成渝中线重庆枢纽施工1标项目总工程师李沫说,项目部正快速推进大桥建设工作,确保今年汛期前完成大桥主墩出水关键控制目标。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重庆、成都“双核”将实现50分钟通达。

纵览巴蜀大地,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陆路,成渝中线高铁开工建设,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重庆段、渝昆高铁川渝段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中;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0条。水路,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航空,2022年成都、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均位居全国前列。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四川乐山机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四川达州机场正式通航,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将于三季度竣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正加快形成。

新基建领域,川渝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超36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关项目落户成都,成渝纳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枢纽节点布局……

能源领域,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南—渝西输气管道等项目加快推进,川渝基本实现天然气管道“一张网”,四川水电每年送重庆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枯水期重庆火电送四川电量约5亿至8亿千瓦时……

“对于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成渝地区而言,持续提速的重大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进而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能。”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敬说。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协同”

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2年,川渝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8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39%。

在重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一台台机器人来回穿梭:有的直接抓起零部件,准确安装在相应位置;有的举着焊枪,对准汽车车身的各点位进行精准焊接……

“上万个零部件中,川渝配套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每天有上千辆满载汽车配套产品的货车奔驰在川渝间的道路上。”长安新能源总经理邓承浩介绍,两年多以来,长安新能源在川渝两地配套率已由16%提升至56%。

作为川渝两地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川渝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达到1600多家。2022年川渝共报送汽车供应链“白名单”企业约500家。全年两地共生产汽车318万辆,同比逆势增长17%,展现出产业链合作的强大韧性。

传统优势产业正实现融合发展。川渝联合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工作专班,共建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联合对外招商、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携手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电子产业向芯、屏、器、核、网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也正加快崛起。近期,成渝电走廊充换电重卡项目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民生物流园正式启动运营。这是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新能源重卡充换电一体化走廊,也是第一个打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绿色能源集卡项目。

该项目将在成渝高速4处地点建设6座充换电站,目前已实现资中停车区充换电站和龙泉民生物流园充换电站建成开通,新能源重卡仅需3到5分钟便可完成换电,有效解决新能源重卡中长途补能难题和续航焦虑,提高运输效率,可节约物流成本30%。

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四川省属国企排头兵,蜀道集团2023年投资计划共计1507亿元,与2022年投资完成额960亿元相比,同比增加近57%,纳入计划的重大项目中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的项目共有53个。

目前,川渝正合力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汽车电池应用示范,重庆、宜宾被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川渝间已建成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

高能级平台合作“向纵深推进”

三年来,瞄准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国资国企不断助力川渝两地打造高能级平台,将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

2021年1月1日,成都、重庆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首趟列车。这是国铁集团首次批准两地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已突破20000列,运行线路拓展近40条,辐射亚欧超100个城市。

同时,川渝两地携手开拓西部陆海新通道。2022年,以川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逆势提速——新开通线路78条,是2021年的5倍多,物流网络已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如今在成渝地区,内陆开放高地正加速崛起——向东,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欧班列(成渝)号可直达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等区域;向北,从成渝地区出发的国际班列可直达莫斯科……

平台不仅限于推动开放,在国资国企带动下,各类高能级平台也成为川渝两地合作的桥梁,发布成渝经济圈指数,构建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两地国资国企平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推出成渝经济圈指数。在川渝国资委推动下,成渝经济圈指数于2021年3月底顺利获得深交所和证监会批文,并于当年4月7日由中证指数公司正式公告发布。成渝经济圈指数ETF基金首发规模约36.89亿元,作为区域经济运行晴雨表,该指数汇聚了川渝地区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上的100家优秀上市公司。

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由四川发展与重庆渝富控股、重庆高新区、重庆地产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采取母子基金联动的方式运作,吸引和撬动更多资本、产业、项目落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成渝基金备案规模和协议规模为31.72亿元,已成功落地2只子基金,首批子基金规模超过60亿元,资金撬动比例超过1:20。

打造“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2020年9月,由四川发展旗下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打造的“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上线,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平台线上成交项目21119宗,成交金额1268.01亿元。

此外,四川省旅投集团与重庆市旅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两地在旅游目的地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促进川渝文旅产业的纵向区域融合发展。目前已推动“智游天府”“惠游重庆”平台运营合作项目,实现两大省级线上文旅数字化平台运营互联互通,共建文旅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川渝文旅行业“朋友圈”,构建文旅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