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首付”买房能倒赚钱?小心被扣“骗贷”帽子 世界今日报

一直以来,“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字眼总在一些房产销售或者媒体报道中出现,这背后往往是利用信贷资金、过桥资金等来摊薄首付,不论怎么摊薄,“首付”总归是有的。但最近两天“负首付”的出现,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买个房,不用交首付,还能拿到倒贴的钱?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近期一些房产销售在社交平台发布“首付负1万元!没错,不需要首付还能再拿1万元。”“负首付50万元买学区房”等字样的广告语,深圳、重庆等多个城市的房源也被包装出了买房倒贴钱的宣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倒贴的几万甚至几十万是从哪来的?细数公开报道会发现,首付变负数来自一种名叫“高评高贷”的操作。具体做法是评估公司给出高于实际成交总价的“高评”价格,然后根据该价格计算可贷比例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这样购房者贷到的钱就会变多,假使一套200万元成交的房产评估价给到300万元,若按照三成首付就能将贷款额从140万元提高至210万元,贷出的钱高于实际成交价,甚至还能多落10万元在自己手上。

这种“玩法”与早年间的低首付、零首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后两者主要还是通过各类消费贷、经营贷、开发商垫资、现金分期等实现,而“负首付”则显得更为隐秘——只需房贷资金入场,但这一切都让人嗅出一股“骗贷”的气息。

早在2017年,住建部、央行及当时的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要以在房产管理部门备案的网签合同和住房套数查询结果作为审核依据,并以网签备案合同价款和房屋评估价的最低值作为计算基数确定贷款额度。

如果建立在银行严格执行贷款额度计算基数要求的基础上,却仍然出现“高评高贷”,那也就意味着网签价和房屋评估价都严重背离真实成交价格,这背后很可能存在“阴阳合同”的风险。

对于“负首付”,目前已有多位业内人士发声,他们均认为其有极大的危害性。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购房没有真实的首付支撑,容易抬高杠杆。若是按“负首付”的方式购房,后续的真实房贷压力明显放大,这会使得房贷违约的成本增大,最终对购房者和商业银行都不利。

知名经济学者马光远也通过社交平台发声,认为“负首付”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他还进一步指出,“负首付”折射出当前部分城市房子仍然不好卖,市场仍在调整期,但不应贪小便宜,买房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负首付”看上去似乎很诱人,但事实上背后的财务风险和法律极高,同时也对交易秩序造成干扰,不利于金融市场秩序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买房对任何家庭而言都属于大宗支出,所以千万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贪便宜铤而走险。退一万步说,多贷出的钱,再多最终不也得悉数还给银行不是?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