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马草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祁连山下山丹马场做了几十年“牧马人”,李洪明近些年明白了做“减法”的好处:不论是养牛羊还是养马,不能只追求数量,少而精是一条新路子。
“这些年我们减少养殖数量,优化养殖结构,实现了减畜不减收。”李洪明是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现代马产业基地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近10年来,马场实现了草畜平衡,并开展半舍饲养殖,通过养殖基地建设、科技投入、指标管控、品种引进改良等方式,养殖收益稳中有增。
5月下旬的山丹马场,草原陆续开始泛绿,与不远处祁连山上的积雪相映成趣。走进马场的现代马产业基地,一匹匹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种公马悠闲迈步,在饲养员的精心照顾下膘肥体壮。
“这些‘宝贝’是我们培育速力马的基础,也是马产业的转型方向。”李洪明告诉记者,“山丹马”保种和速力马培育是基地的两个重点任务。去年,山丹马场繁活马驹127匹,出售284匹马,实现收入186.8万元,年末存栏马726匹。同时,马场持续推进山丹马杂交改良重大科技研发项目,150匹参配母马繁活杂一代马驹102匹,速力马培育正稳步推进。
“聚力生态保护,注重修复治理,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军说,去年,他们落实国家政策性项目11项,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人饮工程提升改造、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工程,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6%,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山丹马场产业转型也渐入佳境。种植业方面,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以订单生产为主,去年完成67座温室大棚脱毒苗定植,生产微型薯1082万粒,通过强化质量管理,保苗率达到98%以上。为提高牧草质量和效益,山丹马场加大科技投入,建设1万平方米高标准试验资源圃,种植多年生牧草品种18个、燕麦草品种20个,累计大田试验种植多年生牧草4170亩,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王永军表示,将坚决扛牢祁连山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积极争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项目资金,实施水源涵养、植被保护、防洪治理、退牧还草、环境污染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