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村的根与魂 当前聚焦
(资料图片)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好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留住乡村的根与魂,避免千村一面现象。
如今,在村容建设、乡村发展等诸多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千村一面现象。如有的村镇在缺乏前期调研和系统规划情况下“跟风”建设,导致村容呈现设计同质化、片面“景观化”倾向;有的村镇在乡村发展模式确定前,缺乏实地考察和科学测算,盲目上“农家乐+采摘+土特产”等“常见产品”;还有的村镇在乡村文明治理上从众心态较重,忽视本土文化风俗的扬弃与传承,将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冲淡,移植来的“文化新苗”也没栽活长好。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与风土人情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乡村发展要根据乡村特点、立足自身特色,实现产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振兴。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乡村要认清自身优势,科学把握差异性,注重本地自然禀赋的挖掘与保护。比如,入选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中药材)示范村镇的云南省双柏县爱尼山乡,即是深入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建设而成,昔日的“深山旮旯”成功变身特色鲜明的花果山和药材山。
在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基础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更能烘托出地方专属的独特韵味。不少乡村有着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地域积淀的多元文化资源并加以保护利用,才能构筑地区特色这一核心竞争力,增强旅游等产业的吸引力,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不仅要“绿”,更要注重保住乡村个性,保留村庄的风貌、肌理。例如,山西的湘峪古堡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经过大规模系统修缮加固,让当地中空的古城墙、“双插花院”等古建筑重焕新生,保护宝贵遗产的同时做足了乡村特色,成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宜居宜业,方能和美。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千条万条,既可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旅游画卷,也可以是广袤无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可以有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创艺术。期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各村各镇姹紫嫣红、百花齐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满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