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消息!信宇人首发遭暂缓审议 上游小厂能拿下头部锂电池厂商的认可吗?

3月30日,深圳市信宇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宇人”) 首发被暂缓审议,公司拟登陆科创板,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上交所要求其对公司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主要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劣势,以及2021年和2022年的第一大客户相关情况等问题作出说明。

除了上述问题遭到上交所问询,信宇人在业务规模、毛利率低于同行、科创属性及竞争力方面也存疑。

据招股书,信宇人主要提供锂电生产所必需的制程设备,属于比亚迪、宁德时代的供应链上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干燥设备、涂布设备。


【资料图】

在2018到2019年期间属于锂电行业的低谷,信宇人说在行业低谷之后公司重新起步,在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并在2021年实现同比123%的高速增长。

财务表现方面,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1.91亿元、4.97亿元和1.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2587.74万元、1312.36万元、5970.60万元以及-3499.38万元。

锂电行业风险依旧存在,信宇人称,未来如果锂电池行业增速放缓或下滑,同时公司不能拓展其他行业的业务,公司将存在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在干燥领域,信宇人称公司产品设备已较为成熟,获得市场认可,比亚迪、孚能科技、瑞浦兰钧等多家知名锂电厂商均是其客户。

但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上,公司表现也不容乐观。据披露,2021年信宇人锂电池干燥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仅约6.59%,而行业头部的时代高科市场占比达到约30%,鹏翔运达和镭煜科技分别占据16%和12%的份额。

在接受上市委二轮质询中,上交所也提出仅选取先导智能对比产品核心指标论证发行人产品具备竞争优势,依据不足,认为其科创属性存疑。上市问询的另一个关注点还在于,公司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来源于自产,但涂布模头国产化率不足30%,自产成本与外购成本的成本差异率高;另外真空泵、电控模块、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真空计、泄压阀等零部件为进口。

在涂布领域,信宇人称锂电设备属于非标定制产品,而公司的SDC涂布机产品涂布宽度更宽、面密度精度更高、节约场地空间,更符合符合锂电池制造商选择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生产线的行业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客户认可。

客户方面,信宇人的SDC涂布机产品客户包括不乏比亚迪、孚能科技和广汽埃安,其中,比亚迪的样机已完成预验收并发货,销往广汽埃安的设备已试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SDC涂布机新产品尚处于推广期,市场份额较低,企业规模相较于其他涂布机厂商亦较小,业绩还需要产能提升、扩大销售收入等周期才能实现增长。

公司也提到,行业尚无与SDC涂布机相同原理的产品。若未来公司SDC涂布机产品未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尤其是头部锂电池厂商的认可,无法持续获取大额订单,收入或将较难维持增长。

目前来看,信宇人的业务规模仍低于同行。大背景在于国内从事锂电设备制造的企业数量众多,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从事中、低端半自动化或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其中提供中端锂电设备的企业最多。数据显示,2021年,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三家可比上市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00.37亿元、52.02亿元、23.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5亿元、3.11亿元、2.12亿元。对比之下,信宇人2021年营收只有5.37亿元。

此外,在毛利率方面信宇人的表现也低于同行,据招股书,报告期内,信宇人的毛利率分别为23.8%、30.5%、27%、16.3%,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37.11%、32.30%、31.50%、30.49%,毛利率均始终低于同行均值,信宇人称主要受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资源等因素影响。

客户集中度较高,是信宇人在招股书中提出的另一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0.6%、46.7%、69.2%和64%。2021年和2022年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2.4%和28.1%。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且由于公司现阶段业务规模较小,易出现单一客户收入和毛利贡献较高的情形。

招股书中,信宇人2021年和2022年的第一大客户发生了变化,且因2022年较2021年单一客户收入贡献占比有所下降,对公司2022年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江苏益佳通是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安徽益佳通向信宇人的采购额分别为1949.73万元、1.41万元、849.05万元,均不超2000万元,2022年采购额却实现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00%。

但信宇人提出,当前公司对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等装机量排名前五的锂电池制造商的销售收入在逐年上涨。未来随着公司产能的提升,将逐步增加整线类业务,同时扩大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设备销售收入,公司收入结构预计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2021年信宇人对装机量排名前五的锂电池制造商销售收入从6544.3万元涨到了2022年的2.09亿元,占整体销售的比例也从12%上升至31%。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