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一晚赚2000 播报
一个老天爷追着喂饭的新晋网红旅游地,网络热梗“蚌埠住了”原型。蚌埠,这座皖北三线城市真切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火了”。
近期,当市内两座雕塑“南北分界线”“珍珠玉女”蹭上热播剧《长月烬明》热度时,网友当即喊话:“蚌埠文旅局出来加班!”蚌埠市文旅局十分听劝,当天凌晨1点,就上传了一段与该剧联动的短视频,美中不足的是,这段视频稍显年代感。对此,网友戏称:“咱们局里是不是没有‘90后’?”
蚌埠“实火”怎么证明?4月末,家住“珍珠玉女”雕塑附近的蚌埠市民朋友圈发文称,家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回家都成问题。另一位蚌埠市民表示,她回家需要途经“南北分界线”雕塑,由于景点人多车多,最严重时,回家花费了一个小时。
【资料图】
蚌埠市文旅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五一”小长假期间,蚌埠共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居全省第二位,较2019年上涨162.39%,增幅全省第一;全市旅游人数单日突破百万人次。“五一”假期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319.6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这个成绩不可谓不亮眼。有媒体此前发文预测“下一个淄博会是哪儿”,文章称蚌埠似乎已入围。
新晋网红,主打“美食牌”
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说的正是淮河岸边的土地肥沃、水产丰富。蚌埠作为早些年的“铁路枢纽”,同样也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汇聚了天南地北、酸甜辛辣的各种滋味,其他地方传来的小吃,蚌埠加以吸收,进而转化出自己的特色美食。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 “味觉”,蚌埠的一天,是从早上的牛肉汤、干扣面、水煎包、油茶、辣汤、水单饼开启的。夏季的一天是以一大盆小龙虾(当地人称为“蚂虾”)结束的。正宗的小龙虾馆,门口要摆上几大筐虾,顾客亲手挑好每一只,有红烧、热卤、油炸、蒜蓉、十三香多种做法,口味各有千秋,每个老饕都有自己偏好的做法、最常光顾的虾店。
也许,最好吃的店就在他家楼下,蚌埠人也信奉“没有一只小龙虾能活着走出蚌埠”。
1979年起,蚌埠就出现了以小龙虾为主的一条美食街“蚂虾街”,这可以算得上是小龙虾门类的开山鼻祖,几经波折,这条曾驰名省内的小街也曾历经落寞。此次因剧爆火,假期时,“蚂虾街”深夜慕名前来的食客得等上一个半小时,才能等到自己那份小龙虾出锅。
除官方主打的“皖C美食三件套”——小龙虾、烧饼夹里脊、冰酒酿以外,更会吃的游客们已经通过短视频攻略,深入到了蚌埠的犄角旮旯里,从花鸟市场的雪园元宵吃到了特利亚美食街的昝记兔子肉,从第七中学对面的高记面馆吃到了新华书店的张记油炸。
美食是当地旅游业不可忽视的“底牌”。年初,蚌埠市就察觉到了文旅市场的隐约“回暖”。3月底,蚌埠市委常委会通过《蚌埠市文化旅游美食季总体活动方案》,明确了以“美食”作题眼带动旅游业。
许多游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到,在旅游感受上,最难忘的就是各色蚌埠小吃,尤其是“三件套”之一的烧饼夹里脊。采访中,由于多数游客来自周边,停留时间较短,对蚌埠美食“没吃够”这句评价,反复出现。
“夜经济”之外,长红能靠啥?
从“珍珠玉女”(当地人戏称为“歪歪精”)雕塑所在的公园南门出发,沿着张公湖向东走,就能到达另一新晋网红打卡地:湖畔青年文创市集。
假期时,由于市集人流量大,入口和出口作了单向分流。入口的扩音喇叭里重复着:“美女们,牵好你们的老公,往前走,网红蚌埠欢迎您!”浓浓的幽默感的宣传口号,很符合蚌埠人的性格。
市集内,一把缠绕灯串的鲜花标价10元,甚至有“10元两把”的要价,一份“香蕉红豆烧”标价12元,一杯泰式柠檬茶12元。相较于居民区物价,文创市集物价略高一些,但远低于一些老牌旅游热门地的景区物价。
“确实赚了不少,今晚能交上300多元的摊位费。”摊主阿文告诉记者。阿文的摊子,管理方是按照营业额的15%提点的,这么一算,当晚阿文就赚了2000多元。阿文入驻市集时,一开始整个市集都门可罗雀,因“歪歪精”爆火之后,仅4月,阿文就交纳了5000多元的摊位费。
“我也能想到,假期过后人可能会少很多。”未来生意如何,阿文似乎有些担心。“五一”期间,蚌埠日报、蚌埠新闻、蚌埠发布3个当地媒体号24小时不间断直播景点,最高峰时,3个直播间均有百万浏览量,即便凌晨,同时在线人数也能超过10万人次。假期结束后,其中两个直播间热度仍在,蚌埠日报直播间热度已剧烈下滑。
与淄博相似的是,当地居民同样真诚。外地女孩小雅和小敏表示,自己从没看过这部仙侠剧,但是她们的车间大姐作为蚌埠本地人,一直在向她们安利“歪歪精”,她们这才决定调休时来打卡,虽然第二天早上还要上班,两个女孩一晚上还是“逛吃”了4个小时。
在西安念书的女孩清清,本身就是《长月烬明》的粉丝。“五一”假期,清清的同学姜姜作为本地人,不仅带她四处打卡景点,还安排好了各种美食攻略,清清直呼:“必须还要再来!”
蚌埠人也在努力配合市里的各种号召。“五一”期间,蚌埠市发起“腾出一座城”行动,号召本地人发扬东道主精神,把最好的景色让给游客。为响应号召,假期时,蚌埠“土著”沈女士一个市内景点也没去,她的同事们也都是如此。
“蚌埠住了”这次能否绷得住?
这些年,蚌埠始终憋着一口气。作为曾经全省排得上号的老工业城市,近些年来经济的颓靡之势,令蚌埠颇有“明珠蒙尘”之感。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两会期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郑栅洁在参加蚌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蚌埠“经济失速、发展失位、结构失衡的压力凸显,已经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而从旅游业切入似乎早有计划。2021年,蚌埠市“十四五”规划就提出目标要“打造区域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其中明确要“建设一批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功能多样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一批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此次凭借《长月烬明》爆火后,蚌埠市文旅局反应迅速,吸收网民建议发布了13条宣传视频,播放量共计2000多万。文旅局与多家头部媒体合作设立了超级话题,开展创意话题短视频大赛,相关话题的总曝光量达24.7亿人次。
在未来的旅游业蓝图上,蚌埠不仅提出要加大财政资金由“补”改“投”的力度,还提出要着重引进文化创意和旅游经营方面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大对此类人才的奖励补贴,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工作,提供住房补贴、持股激励等政策。
在这股影视旅游热潮推动下,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上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提议,请省委、省政府支持蚌埠,使蚌埠成为南北分界线上独具特色的影视基地,向“东方好莱坞”迈进。对此,省文旅厅回复将指导蚌埠市积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也是不少当地人的心里话。一位出租车司机接受采访时,不无动情地说:“如果蚌埠能趁着这波热度起来就太好了,让我们老百姓赚点钱,我们的腰杆子也能硬起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关键词: